项目简介

搜索整理 点击率:2119

  “斗门赵氏家族祭礼”源于宋朝皇族赵氏的传统祭祖仪式,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皇朝起,距今已有长达1055年的历史。

  “斗门赵氏家族祭礼”祭祖仪式从中原流传至珠海市斗门地区的大赤坎、南门以及新会、台山等地的宋皇族赵氏后裔聚居地已有700余年。上述地区的赵氏族人每逢春秋冬三祭、家祭、婚庆祭都以此类仪式,或集中在祖祠,或分散在家族内祭祀先人。清光绪年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最为盛行。

  斗门赵氏家族祭礼分为春秋冬三祭、家祭及婚庆祭。

  以祠堂春祭为例,春分日在祖祠正厅设置祭坛,点燃香火,然后摆放猪牛羊三牲及其它祭祀品和供品等。待到既定的吉时,司礼者恭迎德高望重的族老、有身份功名的人士、周边赵氏族人代表移步祖祠正堂,村中辈分较高的老者和执事者及部分村民随后入内。由于祠堂容纳人数所限,众多的村民则在祠堂外面参与祭祀活动。正堂内,主祭者移步走到先祖神位前,恭请总神主和诸神主到位,参神降神列席进食,而后依次进行初献、再献、三献。当中包括摆设好祭品,分年龄、辈分站位,上香、跪叩拱拜、跪读祭文、焚烧祭文、进献糕饼、果蔬祭品、焚烧宝帛及劝食等,随后接受祭肉,后辞神、纳主。

  祭祀礼告成后,鞭炮齐鸣并鸣放三响山炮。祖祠前面众村民摇旗欢呼,鼓乐队高奏欢快的乐曲,众多身穿汉服的男女青年翩翩起舞,场面热烈,尽显皇族气派。

  斗门赵氏皇族的春秋冬三祭、家祭及婚庆祭的仪式,代代相传至今。通过这种祭祖仪式大大增强了赵氏族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,使赵氏族人儒家礼教文化得以持续、传承和光大。

  这种祭礼仪式,在当地众多族群当中可谓独树一帜。斗门大赤坎、南门赵氏族人一直沿袭着这一习俗,他们牢记儒家倡导的孝祖之礼和宋太祖赵匡胤“族无亲疏”、“不恃富而轻贫,不恃贵而轻贱”的大训,以规范族人的言行,促进社会和谐、祈盼国泰民安。当今,这一极具传统文化内涵的祭礼仪式在社会上仍然有着较广泛的影响。

 

  2015年11月,斗门赵氏家族祭礼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