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

搜索整理 点击率:1574

  斗门镇是一个耕地以民田、沙田各半、山地丘陵众多的地区,迄今已有1,000多年历史。

  该镇地处斗门区西部虎跳门水道东侧,镇府距城区井岸13公里。全镇常住人口56000多人,另有港澳同胞近30000人,华侨7000余人。其中大赤坎村有户籍人口近6000。

  该镇东枕雄伟的黄杨山山系,南与乾务镇接壤,西临虎跳门水道,与新会梅阁隔海相望,北与莲洲镇和白蕉镇相邻。全镇面积105.77平方公里,其中陆地面积占92.831平方公里,水域面积12.833平方公里。全镇四季分明,雨热同季,光热充足,冬少严寒,夏少酷热,季风气候明显,湿度大,雨量多,霜期短,四季常青,气候宜人。全年气温适中,最高温度38.5℃,最低温度2.5℃,平均温度24℃,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。该镇及周边地区农作物极其丰富,有大量的养猪天然饲料,更有大片的荔枝、龙眼林木。

  据有关史料记载及传说,秦朝(公元前221----206)年间,黄杨山系散落许多小岛。宋朝(1127----1279)年间,黄杨山附近的丘陵山地已陆续开发,并有耕锄记录。宋朝绍兴二十二年(公元1152年)黄杨山附近岛屿划归香山管辖;元朝至正年间(公元1341---1368年),斗门镇一带称潮居乡。明代斗门重划香山县,洪武十四年潮居乡改为黄梁都。清朝雍正九年(公元1731年)设黄梁都巡检署,置都更司。民国时期是区公所驻地,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县政府曾暂迁于此;建国后,是中山县八区、九区人民政府,斗门人民公社社务委员会驻地;斗门建县之初,曾是县政府暂时驻地。1986年1月称斗门镇,镇政府设于斗门墟。2002年被定为省级中心镇。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镇。